五言排律是什么
更新:2025-05-14 08:50:49 发布:逛逛汉语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杜甫
绝塞乌蛮北,孤城白帝边。飘零仍百里,消渴已三年。雄剑鸣开匣,群书满系船。乱离心不展,衰谢日萧然。筋力妻孥问,菁华岁月迁。登临多物色,陶冶赖诗篇。峡束沧江起,岩排石树圆。拂云霾楚气,朝海蹴吴天。煮井为盐速,烧畲度地偏。有时惊叠嶂,何处觅平川。鸂鶒双双舞,猕猿垒垒悬。碧萝长似带,锦石小如钱。春草何曾歇,寒花亦可怜。猎人吹戍火,野店引山泉。唤起搔头急,扶行几屐穿。两京犹薄产,四海绝随肩。幕府初交辟,郎官幸备员。瓜时犹旅寓,萍泛苦夤缘。药饵虚狼藉,秋风洒静便。开襟驱瘴疠,明目扫云烟。高宴诸侯礼,佳人上客前。哀筝伤老大,华屋艳神仙。南内开元曲,常时弟子传。法歌声变转,满座涕潺湲。吊影夔州僻,回肠杜曲煎。即今龙厩水,莫带犬戎膻。耿贾扶王室,萧曹拱御筵。乘威灭蜂虿,戮力效鹰鹯。旧物森犹在,凶徒恶未悛。国须行战伐,人忆止戈鋋。奴仆何知礼,恩荣错与权。胡星一彗孛,黔首遂拘挛。哀痛丝纶切,烦苛法令蠲。业成陈始王,兆喜出于畋。宫禁经纶密,台阶翊戴全。熊罴载吕望,鸿雁美周宣。侧听中兴主,长吟不世贤。音徽一柱数,道里下牢千。郑李光时论,文章并我先。阴何尚清省,沈宋欻联翩。律比昆仑竹,音知燥湿弦。风流俱善价,惬当久忘筌。置驿常如此,登龙盖有焉。虽云隔礼数,不敢坠周旋。高视收人表,虚心味道玄。马来皆汗血,鹤唳必青田。羽翼商山起,蓬莱汉阁连。管宁纱帽净,江令锦袍鲜。东郡时题壁,南湖日扣舷。远游凌绝境,佳句染华笺。每欲孤飞去,徒为百虑牵。生涯已寥落,国步乃迍邅。衾枕成芜没,池塘作弃捐。别离忧怛怛,伏腊涕涟涟。露菊班丰镐,秋蔬影涧瀍。共谁论昔事,几处有新阡。富贵空回首,喧争懒著鞭。兵戈尘漠漠,江汉月娟娟。局促看秋燕,萧疏听晚蝉。雕虫蒙记忆,烹鲤问沈绵。卜羡君平杖,偷存子敬毡。囊虚把钗钏,米尽坼花钿。甘子阴凉叶,茅斋八九椽。阵图沙北岸,市暨瀼西巅。羁绊心常折,栖迟病即痊。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色好梨胜颊,穰多栗过拳。敕厨唯一味,求饱或三鳣。儿去看鱼笱,人来坐马鞯。缚柴门窄窄,通竹溜涓涓。堑抵公畦棱,村依野庙壖。缺篱将棘拒,倒石赖藤缠。借问频朝谒,何如稳醉眠。谁云行不逮,自觉坐能坚。雾雨银章涩,馨香粉署妍。紫鸾无近远,黄雀任翩翾。困学违从众,明公各勉旃。声华夹宸极,早晚到星躔。恳谏留匡鼎,诸儒引服虔。不逢输鲠直,会是正陶甄。宵旰忧虞轸,黎元疾苦骈。云台终日画,青简为谁编。行路难何有,招寻兴已专。由来具飞楫,暂拟控鸣弦。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诠。安石名高晋,昭王客赴燕。途中非阮籍,查上似张骞。披拂云宁在,淹留景不延。风期终破浪,水怪莫飞涎。他日辞神女,伤春怯杜鹃。淡交随聚散,泽国绕回旋。本自依迦叶,何曾藉偓佺。炉峰生转盼,橘井尚高褰。东走穷归鹤,南征尽跕鸢。晚闻多妙教,卒践塞前愆。顾凯丹青列,头陀琬琰镌。众香深黯黯,几地肃芊芊。勇猛为心极,清羸任体孱。金篦空刮眼,镜象未离铨。
五言律诗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如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这是除夕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逆旅感慨自身遭际的诗。全诗八句,40个字,押“十一真”韵,平仄合规则。律诗的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如这首的颔联“一年”对“万里”,“将尽”对“未归”,“夜”对“人”;颈联“寥落”对“支离”,“悲”对“笑”,“前事”对“此身”。
五言律诗[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例词参考·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说明:此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五言律诗[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山居秋螟[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说明: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五言诗,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五言诗属于吸收汉族民歌的形式而成。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属于近体诗范畴。律诗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
1、每首八句;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
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属于近体诗范畴。律诗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
1、每首八句;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
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
特点:1、每首八句;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扩展资料唐代经典的五言律诗介绍1、《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3、《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1、每首八句,每句五字;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
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五言绝句
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五言绝句的最大特色。
七律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先要符合读音平仄相对的格律——上句某字位是平声,下句对称字位就必须是仄声;反之,上句某字位是仄声,下句对称字位就必须是平声。然后,必须符合词性、词义对称的格律,即对称字位的字词只能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如有违律,则不能算律诗。
为您推荐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