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缺少什么?
“中国不懂得什么是品牌,他们以为只要通过突击的策略就可以在短期内打造出所谓知名品牌。”这是一个切重要害的忠告。
品牌与一个国家的工业文明和社会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德国品牌扎实的背后是其深厚的工业文明精神,从社会的理念到家庭,教育观念、与中国有很多不同。可以说,德国的教育是把孩子培养的走上生产第一线,而中国的教育则是把孩子培养的离开生产第一线。
德国有很强的工匠意识和工程师精神,家庭里培养出一个技工会很自豪,社会、教育体系把人才推向实体经济。美国工业文化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动手”意识也较强。尽管美国具有发展虚拟经济的倾向,但开门办学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仍然是其深厚的社会文化。他们所谓的“美国梦”就包括一个人通过扎扎实实做成一个产品或者实业而实现自己进入中产阶级的目标。
中国尚未形成普遍的现代工文明精神。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的国度。农业的基本特点是“种地生财”,农民最大的理想是成为“地主”。当进入工业化时代,中国自然产生了三种文 化:第一是采掘文化,“挖地生财”;第二是地产文化,“占地生财”;第二是借货文化,“以钱生钱”。显示这三种文是农民和地主的经营理念的延伸。而工业文明最根本的是制造文明:需要有技术创新,工艺进步,要有扎扎实实,精益求精、耐心执着的“匠心”,可以叫“以技生财”。
真正有生命力的品牌必须基于以制造文明为核心的现代工业文明之上。要把自己的产品做好,做产品不能只是为了短期快钱,而一旦有了更好的赚钱机会就随时准备转行;稍有钱就赶快以企业家变为资本家(投资家)。这样是难以培育起真正强大价值的品牌的。
只有把产品作为长期事业来做,在这个基础上实行综合的品牌发展战略,才可能做成强大的品牌。因此,品牌发展绝不能急于求成,而当前中国品牌发展最大的障碍就是整个社会严重缺乏“耐心”!
品牌最基础的东西还是脚踏实地地做好东西,做出扎实的产品。这还不够,最后得把这个好东西植入消费者的心理,这才是真正的品牌根基。
文/摘自《首席品牌官日志》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