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是持久战,疫情时期的品牌建设时机您抓住了吗?
品牌不是短期炼成的,企业有时却会陷入追求短期效果的迷雾中,品牌的持续耕耘对于消费者的认知影响是潜移默化、逐渐发酵的。
品牌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充足的时间来发生质变,短期内也许没有促成购买转化,却是潜移默化的在消费者的认知中播撒下一个种子,在来日方长中茁壮成长,并孕育出助推中国经济腾飞、构建人民美好生活、有使命和责任担当等品牌形象,这笔财富较之一次购买转化是更巨大持久的。
例如,有个消费者称他一贯不喝可口可乐,却没少看可口可乐的广告,有一天运动后口渴难耐,他买饮料时居然就选购了可口可乐,这种购买欲不是一时兴起,和他之前看过很多可口可乐的广告是分不开的。
人的短期记忆只能容纳5-9个组块,持续1分钟左右。要想将消费者对于品牌广告的短期记忆转化到长期记忆领域,就需要进行强化,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反复向消费者声明品牌价值。
为了不被消费者遗忘,品牌最好是天天到消费者眼前打卡。实验表明,当去掉品牌包装后,消费者分辨不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口味区别,他们是冲着可口可乐的品牌产生更多购买的。品牌要占领消费者的认知,需要有效的传播接触点,受众广泛的媒体是品牌触达消费者的捷径。
疫情期间,目光长远的品牌于危机中看到机遇,坚定携手主流媒体,在品牌之路上奋勇向前。非常时期的果敢和自信深入人心。疫情结束后,一旦时机成熟,人们的潜在需求将如在弦之箭,飞向占领其认知的品牌。
疫情时期品牌建设:
一是要看清媒体格局的变化,选择态势向上的媒体。疫情期间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汇聚亿万受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引领电视媒体收视大幅上涨,15-34岁年轻人收视率增幅高达89%。此时携手央视,品牌将站上传播风口,事半功倍的收获更多关注。
二是结合疫情大局,调整品牌传播内容。除了宣传企业产品的亮点,品牌可以将疫情期间企业的捐赠义举融入广告宣传片,让受众感受有温度、有力量的企业形象;提示人们多加防护,传递一份温暖和关怀,这都会促进品牌形象的加分。
数据来源CSM
网站留言